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按照“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的有关精神,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吸引优秀博士人才来校工作,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平台建设、人才服务等方面不断提质增效。为了激励新入职博士快速适应学校科研工作环境,鼓励支持其自主开展选题研究工作,学校各单位结合新引进博士的个人发展规划,积极搭建研究平台,组建科研团队,聚焦学校学科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开启科学研究工作。即日起,党委宣传统战部开辟专栏,对各单位新入职博士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进行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四期“理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情况”。
为加快落实引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博士人才来学院工作,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发动全院教师并带头通过访学、学术会议、微信等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我校和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与各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机制,引进其毕业生。近三年已经引进优秀博士7人,目前还有4人已通过面试。


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博士教师的培养,一是为他们选派了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其导师并加入了相应的科研团队。二是学院组织院系之间的科研交流活动,使青年博士教师拓展了科研方向、共享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三是学院制定了申报基金项目、从事科研活动的激励政策,鼓励新入职博士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推动学院科研工作上水平。

柳丹博士201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篇。主持黑龙江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作为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工作。

李尤博士202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主要从事液相体系下分子发光特性及激发态动力学过程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入职一年以来,获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指导本科毕业生3人。

曹志群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极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商业应用。2020年7月入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竞赛国赛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6项。指导本科毕业设计3人,担任2021级应用物理2班班主任和物理学科研究生副导师。

才源博士2020年4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入职以来,潜心科研,连续两年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的申报工作,发表EI论文2篇;处于出版社审稿阶段的专著1部。担任黑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Marine Energy期刊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