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年】快速融入科研平台 点燃人才“智力引擎”(五)

时间:2022-11-17  作者:苏勋文、韩静  资料来源:党委统战宣传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按照“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的有关精神,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吸引优秀博士人才来校工作,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平台建设、人才服务等方面不断提质增效。为了激励新入职博士快速适应学校科研工作环境,鼓励支持其自主开展选题研究工作,学校各单位结合新引进博士的个人发展规划,积极搭建研究平台,组建科研团队,聚焦学校学科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开启科学研究工作。即日起,党委宣传统战部开辟专栏,对各单位新入职博士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进行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五期“电气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人才是兴校之源,创新为发展之本电气学院为加快落实引才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博士人才来学院工作,多措并举、多维发力,发动全院教师,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三年来引进1名“龙江工匠”作为兼职教授,4名优秀博士,目前正积极柔性引进特聘教授。为培养好人才,积极鼓励新入职博士加入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引领过好教学关、科研关。杜永斌和张凤娟二位博士已经申报第十八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

杜永斌是2022年9月新引进的博士,今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入职以来接续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完成了论文“An absolute dynamic torque calibration method based on E-VMD”,文章针对扭矩传感器的动态校准方法不完善、幅值小及精度低等问题,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算法,提出卧式轴系正弦摆动E-VMD动态扭矩校准方法,有效解决了测量信号的零点漂移问题,同时提高了动态校准扭矩幅值和校准精度,论文已投稿到学术期刊《Measurement》(SCI,中科院分区2区期刊),正处于根据专家审稿意见修改过程中。作为负责人主持黑龙江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目前参与攻读博士期间导师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工作,与中电41所合作,承担3个企业科研横向课题。

李金宏博士是学院2021年引进的博士,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主持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作为课题参与人参与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横向研究课题2项。以不断提升和拓展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为目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在读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结合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以提升矿业安全水平、提高作业效率为目标,开展三相电机至多相电机在矿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张海广博士于2022年引进我校,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空间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参加相关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1篇。研究方向为空间推进、空心阴极推进器研究,承并担单片机原理专业课及电力传动、电气控制工程实践等教学工作。

张凤娟博士于2020年引进我校,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应用技术。作为负责人主持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近年来,在《原子能技术》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讲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