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科大人】以“刃”为剑 电气学子尹宏钊的逐“电”之路

时间:2025-05-20  作者:韩静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浏览次数:

 三次斩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学分绩点和综合测评成绩稳居专业第一(1/336),揽获 4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成功推免至北京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属于中共党员、电气21-3 班的尹宏钊。曾任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主席的他,手握 “方法、效率、信念”三把利刃,在四年大学时光里披荆斩棘,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逐 “电”之路。

砺刃:方法为钥启智慧之门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的,电气专业的理论知识是抽象的,面对既枯燥又抽象的学习,尹宏钊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密钥”。

他课上认真听讲,跟住老师思路,课后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及时整理相关错题,逐步形成了适用于自己的“三维知识树”学习法。他以教材为根系梳理课堂脉络,用思维导图延展知识枝干,借错题档案培育解题新芽,他每晚至少抽出完整的两个小时去学习,并对一天所学进行复盘,反思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学了哪些知识点,并把新知识点与老知识点串联,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他每天都会对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对错题进行整理,方便以后随时复习,他深信,当书越读越薄,错题越积越厚,困难也慢慢迎刃而解。

在学习上,他还非常注重利用碎片化时间,把要背诵的知识写在小纸条上并贴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把知识点抄在小本上随身携带,想起来就拿出来看看,不知不觉就都记住了。

淬刃:效率为舟渡学海无涯

尹宏钊的大学生活面临着学业、竞赛与工作的多重奏,各项任务纷繁复杂,他的时间也经常被切割成碎片,效率,便成了他大学生活的另一法宝。

面对专业学习、科研竞赛和科协工作等多项任务,尹宏钊有着自己的一套平衡术。他会提前预估各项任务的难度和所需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例如,在参与6 项科研立项时,他会根据每个项目的节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为了实现多线任务的同步推进,尹宏钊善于利用效率工具。他使用日程管理软件,将每天的任务清晰地列出来,设置提醒,避免遗忘。他还会使用笔记软件,记录学习和科研过程中的灵感和问题,方便随时查阅。通过这些方法,他在实验室和课堂之间游刃有余,实现了各项任务的高效完成。

在特殊节点,他会采取特殊的部署策略。比如在课程考试周,他会暂时减少科研项目的投入,集中精力备考;而在科研项目的关键时期,他会合理调整课程学习的节奏,确保不耽误项目进度。

铸刃:信念为锚定成长航向

初入大学校园时,尹宏钊并未早早勾勒出清晰具体的未来目标与规划,他也曾在大学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信念在支撑,那就是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从此,他树立了“不求速成但求精进”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他不追求一时的成绩和荣誉,而是注重每一次的积累和沉淀。他相信,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苦读和实验。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更加深刻认识到,科技报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专注当下的学习,做好当下之事,才能树牢科技报国志。

凭借科学的方法、卓越的效率、坚定的信念,尹宏钊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异的状态,连续三年学分绩点和综合测评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1/336),连续3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邀请赛国家一等奖等4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省级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立项项目2项。最终,尹宏钊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推免至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他的逐“电”之路。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