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九月,硕果盈枝,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作为今年的教师节主题,不仅代表着全国教育系统的共同信念,也为我们礼赞师道、弘扬师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扎根龙江、服务科教的高校,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教师们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课堂中传授真知,在实验室里勇攀高峰,在育人路上默默守护。他们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石,更是学子成长途中温暖的引路人。本专栏将聚焦科大教师的育人点滴,让每一段文字都成为科大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真实见证。借此佳节,“科大师表”专栏愿以文载道、以字传情,连接你我,致敬师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平凡而闪耀的育人故事,向所有坚守在教学、科研与管理一线的科大教师致以崇高敬意,并希望通过这些讲述,汇聚全校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服务龙江科教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许珊珊,中共党员,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层次E类人才,2025年度科技总师。她秉持“创新为基,科研为峰”理念,十八年深耕寒区工程智能化研究与教学一线,以“匠心育桃李,创新筑根基”为己任,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多个黑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为寒区工程智能建造开辟了新路径。

春风化雨育桃李 创新沃土结硕果
许珊珊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构建“课程思政+科创实践”双轮驱动育人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大学生科创竞赛有机融合,构建起“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将科研成果和产业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她开发出“质、创、闻、融”四维教学设计,创立BIM-CDIO跨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学历-竞赛-证书”联动培养策略,为学生成长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先后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十佳教案、优秀共产党员、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模范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4年来持续开展素质教育,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荣获国家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等300余项奖励。其培育的"诚龙占鳌"创新创业团队,成功孵化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10余项,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她提出的“一展二强三促进”教学理念,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探索出一条新路。

科技利剑破坚冰 数字赋能筑根基
许珊珊教授作为我省寒区工程数字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十八年来潜心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为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黑龙江省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联合引导资金项目、新一轮黑龙江省“双一流”学科协同创新成果项目、哈尔滨市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项目、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这些项目聚焦寒区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彰显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特色。
工程实践方面,她带领团队攻克了铁科松花江特大桥特殊环境下材料性能优化、水利枢纽数字孪生施工管控等3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特别是在铁科松花江特大桥面临的极端低温复杂环境下,她创新提出材料耐久性综合提升方案,有效保障结构的抗冻性与稳定性;在林海水库BIM动画模拟项目中,实现施工方案动态优化调整,大幅缩短工期,为重大工程降本增效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公开发表软件著作权5项,含"寒区桥梁高性能混凝土配比方法"等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3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构建了完整的学术成果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成果转化谱新篇 服务龙江显担当
在科技赋能产业的新时代征程中,许珊珊教授以创新为墨、以实干为笔,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绘就了精彩画卷。其主持研发的“一种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等具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已在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铸坤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实现成功转化,累计技术交易额达30.8万元。特别是由她领衔完成的“复杂环境下长大桥梁关键结构高性能材料优化设计与技术示范”和“水利枢纽工程数字孪生全过程施工管控系统”等13项产业化项目,经省级科技成果登记备案总计50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关键技术难题。这些成果不仅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而且精准切中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为传统基建行业注入了崭新的科技动能。
在她的专业引领与不懈探索下,冰冷的代码与数据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钢筋水泥的基建现场因数字孪生技术变得智慧透明。她创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体系,培养了大批兼具数字能力与工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走出了一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从讲台到工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向未来,她将以更高站位服务龙江振兴发展战略,为推动我国寒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进步贡献智慧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