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修身崇德、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广大教职工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身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学校在教师节期间评选表彰了32名“优秀教师”、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向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和使命,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日刊发“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赵艳红事迹。
多年来,赵艳红一直站在化工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的讲台上,在学院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学与研究
二十年来她坚守在专业教学第一线,教授的理论课有化工原理、煤化学、化工过程模拟与仿真,实验课程有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创新实验,实践课程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作为化工专业实验室主任,积极参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负责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调试安装设备30余种,保证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毕业论文等实验的正常教学,近五年来教学效果全部为“优秀”。

一直参与建设《化工原理》课程,2003年获得省级精品课称号,2013年作为负责人完成了省级精品课复审,2017年基于“OBE”教学理念负责立项资源共享课建设,现《化工原理》课程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并平稳运行了两个周期。2020年整合课程体系,将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总结,进行“理论→实践→应用→理论”的闭环式教学设计,即“课堂讲理论;实验、实习去验证;竞赛、毕业设计来创新升华理论”。这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全方案的设计,符合课程“来源于实践也必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特性,使学生接受理论到实践的自然过渡。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作用。合理启用了线上线下混合的“常态化”学习模式,使用化工原理课程中心互动学习平台,打破课堂学习限制,通过阶段性学习、学习跟踪、平台讨论等大数据采集,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本校MOOC在智慧树上线,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课程基于区域经济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煤”的专业特色,采用“煤化工”特色案例教学法,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加入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采用与课程相关的实例或典型设备分析,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基础的行业知识。传统“三通式”教学法(指大致初通、细致精通、融会贯通)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方法出发。“大赛”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完成化工设计大赛设计任务,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融合,达到锻炼学生综合分析与设计开发能力。课程于2020年10月获批校一流课程,2021年她负责建设的《化工原理》又获批省一流课程,成为一流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另外,她还根据化工行业的发展,自学ASPENPLUS软件和仿真模拟类课程,于2014年起在2011级学生中开展仿真实验及化工过程模拟教学,这一课程的开设迎合了智能化工发展的大趋势,也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学生将来就业开辟了新的领域。
二、科研与创新
在科研上,赵艳红结合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以天然石墨为研究对象的石墨烯及其与过渡金属复合材料在化学电源和能量转化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天然石墨改性、天然石墨制石墨烯、石墨烯与Mn3O4复合,石墨烯与ZnO复合,石墨烯与MnO2复合等相关研究。

2013年至2017年,主持完成了黑龙江自然基金项目《石墨/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元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在项目研究期间总结研究成果,发表了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EI论文1篇,并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20年,她还积极与其他教师组成团队进行能源转换方面的研究,作为第三参与人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离子液体电沉积Pt/改性石墨烯的形成机理与催化性能研究》。自2017年10月被学校确定为教学型青年才俊,充分利用学校平台申请了高校业务经费项目,现完成A类论文1篇,专著1部,专利1项。她还结合自己的科研内容,指导学生完成科研立项多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与育人
赵艳红作为化工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专业特色应用人才的培养,从大二学生开始专业课学习,就利用专业课程导学、典型学生案例、大赛驱动、指导学生科研立项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及学生对将来从事行业的认知和定位。

她还一直坚持宣传、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工原理实验竞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都取得国家级奖项。参加过大赛的学生即锻炼了专业综合能力、团队精神,也重新获得了发展的动力,成为毕业生中的佼佼者,14级的袁嘉声推免东北大学,15级的袁媛推免湖南大学,16级的贾晨阳推免天津大学,17级韩宇超推免东北林业大学,18级的王镯璇推免厦门大学、牟俊推免北京化工大学,还有考上了华东理工、天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而参加工作的学生凭借大赛的积累也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以上是她工作以来的业绩总结,也是她未来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她将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地工作学习,奋战在化工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