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松北街道大正臻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唐荣走进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2024级《个案工作》的课堂,带来主题为“党建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个社区书记的视角”的专题讲座,以鲜活实例生动诠释基层治理与社工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点亮新方向。社会工作系积极革新,打破传统教育藩篱,着力搭建高校、政府、社区协同育人的创新格局,借助“校政社”联动机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社区治理一线。此次讲座既是深化校社合作的重要举措,更是助力社会工作系学生从“个案服务”进阶至“社区治理”领域的关键一步。

唐荣书记以大正臻园社区的治理实践为实例,紧扣党建引领这一核心,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路径:以个案思维为切入点,破解治理难题,将“助人自助”“资源整合”“优势视角”等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全面融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社区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个案介入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借助专业力量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最终实现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问题”向主动“预防发展”的转变。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政校社合作中高校如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个案工作技巧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边界” 等热点话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参加讲座的社会工作系中青年骨干教师纷纷表示,社区是社会工作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则能为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期望通过持续深化校政社合作,培育出更多“懂政策、通理论、精实务”的应用型社工人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专业力量。
此次讲座不仅是社会工作专业课堂与社区实践深度交融,更是人文学院探索“政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缩影,社会工作教育正逐步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边界,构建起“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实现从经验驱动向专业赋能的转型升级。这种教育与实践的双向赋能,不仅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社工人才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了新范本,并正在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