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目标 践行全会精神——学校举办第三届“碳文化”学术论坛

时间:2025-11-04  作者:刘庆华  资料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11月1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黑龙江科技大学第三届“碳文化”学术论坛在办公楼报告厅举行。论坛以“共‘碳’绿色新篇,引领龙江未来”为主题,既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践行,也为高校助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此次论坛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协办,来自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校内各学院师生代表,围绕碳文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沿议题,展开了富有深度的研讨交流。论坛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曹景萍主持。

论坛开幕式上,科技处处长康健代表科技处作指导讲话。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迫切需求,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他向全校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聚焦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核心需求,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加快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共同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学校始终坚守“论文写在百里矿山,项目做到千尺井下”的科技工作理念,围绕“双碳”目标打造“双链”协同体系,持续加强“碳文化”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理工管文经法多学科协同融合发展的校园学术文化体系,努力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成人的育人目标。

论坛设置主旨报告与分论坛两大核心环节。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学者先后带来精彩分享: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张艳以《低碳社区建设,社工何为》为题,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在基层绿色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处长房波在《黑龙江地区传统生态观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借鉴》中,从历史维度深入挖掘龙江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为当下绿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张劲松以《“碳-探-叹”:龙江绿色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为题,系统梳理了黑龙江本土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与逻辑演进过程,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李桃则在《深层逻辑与具体实践——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中,清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融合机制,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思路。四个报告视角多元、内容翔实,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引发了与会师生的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

下午的分论坛环节,来自校内多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围绕碳治理创新、绿色技术推广、生态文化建构等关键议题,依次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汇报结束后,师生们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深度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对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发展路径的认知,充分展现出青年一代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学术敏锐性与时代责任感。

本届论坛始终延续“传承、交融、创新、共进”的理念,持续强化“碳文化”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搭建跨学科、跨层级、跨区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有效拓展了碳文化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更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与学术活力。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