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学院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研讨落实学校一届五次教代会精神

时间:2020-06-19  作者:方治海  资料来源:矿业学院  浏览次数:

6月18日上午,矿业工程学院在一楼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学习研讨落实学校一届五次教代会精神。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赵喜江主持,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学院领导们分别就教代会谈了自己感受,对照会议提出的2020年总体工作思路、主要任务措施,结合个人和学院工作实际,谈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学院党委书记赵喜江:一届五次教代会明确了学校未来一段时间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矿业学院的党员干部应立足岗位、自领任务、结合学校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谋划下一步工作。一是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通过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尤其是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靠得住、有水平、打胜仗教师团队;二是按照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配置人、财、物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三是进一步厘清学科专业的定向和定位,加强规划,分类指导,破解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发展和管理难题,推动各学科、各专业递进式发展。四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打造有传承、有文化、有温度、会讲话的大学校园。五是凝心聚力,排除万难,高质量完成博士点申报工作,要做好申报材料的整理、地矿馆的建设、龙煤学院开课等事关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建设,打造大矿业特色平台,冲击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奖项。

院长肖福坤: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一届五次教代会精神,围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大矿业”发展理念和“面向行业育人才,立足行业谋发展,深耕行业树品牌”发展思路,培养更多能够扎根行业、扎根龙江的矿业人才,为推进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贡献力量。一是充分发挥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龙煤学院的功能,搭建“专业群+企业群”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企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与电信、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联合开展新工科建设,拓展智能开采方向,向智能矿山集群拓展。三是冲击五大“金课”,全力支撑国家一流专业和省一流专业的建设;继续推进测绘工程和资源勘查专业的国际认证工作,采矿和矿加专业持续改进。四是依托模拟矿井建设,打造一个集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利用、安全生产等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和实践平台,全力进行矿业类专业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五是持续开展国际合作,成立国际合作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实现学生互派实习或交流等。六是全力支撑我校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国家博士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矿业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

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明星:就贯彻落实学校一届五次教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工作理念立足岗位,强化使命担当,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在坚持“德育为先、选树典型、强化学风、提升内涵”的总体学生工作思路”基础上,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在“七化”贯彻落实上功夫求实效。二是在坚持夯实理想信念培育工程、学风建设工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就业与创业指导工程和弱势群体帮扶工程等“五大工程”的基础上,在“严在科大”的学风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求实效。三是强化学生专业理想教育,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在引导学生留省就业、扎根矿山,助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上下功夫求实效。四是发挥基层工会四项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健康工程”和“暖心工程”,在维护职工利益、增强职工幸福感归属感、大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上下功夫求实效。

副院长康健:为落实好一届五次教代会精神,奋力推进应用型科技大学高质量发展,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和本人工作实际,谈四点想法。一是以矿业类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丰富矿业类专业建设的内涵,充分利用好龙煤学院这一产教融合合作平台,拓宽办学空间,让传统校园真正延伸到企业一线,在教学条件建设上积极构建校园+矿山一线矿业特色鲜明的校企教学模式。二是加强教师与矿山企之间交流与合作,锻炼和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聘请矿山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做为矿业类专业的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矿业类教学团队。三是推进矿业类特色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更新专业知识,及时将矿山典型工程案例和生产一线新工艺新技术写进教材,提高矿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加强矿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在矿业类本科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矿院学生内心深入落地、生根、发芽,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采矿理念,使我校的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特色更加鲜明,努力培养一大批热爱矿业、奉献矿业、扎根矿业、发展矿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副院长康华: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工作,积极对标对表,深入挖掘学科建设成果,充分凝练学科优势特色,广泛协同整合学科资源,精益求精保证材料质量。二是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准备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优势和点亮,找出短板和不足,突出重点,扬长补短。三是做好研究生招生就业及日常管理工作,采取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沟通,加强导师在授业和育人方面的双重责任制。四是做好新一批导师遴选工作及副导师的聘任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五是力争科研经费保持35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联合电气、机械等学院力争获得层次高、影响力大的科技项目,并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奖和国家科技奖。六是积极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基金的申报工作,争取在这两项工作中有所突破,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实力。七是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为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并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

副院长高德民: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龙煤集团和矿业工程学院,在学校各单位各部门配合下,在办实办强龙煤学院上下功夫。一是和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上再下功夫。制定出具有龙煤学院特色的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开发出真正适用的教材。二是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上要真正做实。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把企业德才兼备热爱龙煤学院的人员聘任为兼职教师。三是把校企协同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龙煤选派龙煤学院副院长基础上,聘任企业教学督导参与龙煤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四是校企协同开展科技创新要做强。通过龙煤学院这个载体,和龙煤四个矿业公司共同建立科技创新机构,选派专业教师挂职,让学生参与,让科技创新为人才培养助力。五是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聘任企业兼职辅导员,开设“我是龙煤人”讲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爱龙江爱龙煤,增强学生服务龙江的意识。六是校企协同共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七是为煤炭企业服务上做强。做好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在校企“战略联盟”、研究生培养,员工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最后通过办实办强龙煤学院,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本领,教师得到提升,学校得到发展。

副院长张晓旭:学校一届五次教代会再次提出要加强龙煤学院相关建设工作,我感觉备受鼓舞,作为学校定向为龙煤集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单位,龙煤学院将很好地承担起服务龙江的历史重任。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我校在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给予更大更多的支持与帮助。龙煤集团也将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加大合作办学力度,持续加快创新技术开发,全力推动双方在更广的领域携手并进,互利共赢,共同促进我省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龙煤集团挂职到学校的干部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校企双方沟通协调,起到校企桥梁纽带作用,让学生满意,让组织放心。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