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学院疫情心理防护网,舒缓学生因疫情出现而导致的不良情绪,打好“心理防御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学院内部开展了一系列心理防护活动,加强学生自身心理调节和疏导能力,积极引导我院学生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打响防“疫”心理战,献人文之关怀。在本次疫情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了解并时时跟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是全体辅导员及班主任采取语音、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同学们联系,排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关心同学们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主动联络重点关注的心理问题学生,询问关心该生当前的生活、心理状态,一对一地进行心理帮扶;二是学工办组建心理辅导小组,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安抚与支持;三是学院充分利用专业特色,调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给大家普及心理知识,通过QQ、微信等渠道积极解决同学们对疫情的困扰与诉求,维护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戴好“心灵口罩”。

防止情绪“染”病毒,建心理之城墙。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共享积极情绪,营造阳光心态,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活动,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为父母做道菜、做家务、写封信,增加了与亲人们的情感交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组织同学拍摄在疫情期间“宅”家的趣味生活短视频,分享生活状况,正确的释放压力;征集老师、学生代表对同学们的贴心箴言,鼓励大家坚定抗疫信心;收集同学们在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对返校后的生活有何计划,发挥主动性,积极乐观地照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减少疫情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构建自己的心理“城墙”。

筑牢“心”之防卫线,暖家人之心灵。学院于3月23日-3月27日期间召开以“暖心战疫·与父母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心理班会,增加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懂得如何去做家庭的守护者。
班会前期,各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策划班会流程,准备班会材料,组织本班同学填写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压力调查评估问卷,详细了解疫情期间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本次班会;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全体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学校下发的班会材料,组织同学们认真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同学们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引导学生理性判断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状态,乐观面对现实;对于“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的话题,同学们就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方式、与家人相处时的感受进行交流,总结如何增进与父母情感、化解“妈见打”的技巧与妙招;班会结束后,每位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表示日后会合理规划学习生活,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有了更深的感悟。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防护活动,不仅有利于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地面对疫情,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疫情,还展示了人文学子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免疫力,使学院内部形成了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保障全体学生顺利度过“宅”在家中的这段时间,为夺取抗“疫”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