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和展示活动

时间:2020-04-08  作者:杨兆楠、邱曼丽  资料来源:国教学院  浏览次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线上教学安上了“加速器”,加快了线上教学前进和提升的步伐,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适应“主播”新角色,“与日俱增”提升线上授课技能和水平。为了全面系统总结线上教学一个月以来的成果,分享教师线上教学成功经验,推动教师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期,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优秀教学案例评比展示活动,涌现出了以姜娟、雷玉梅、姜珊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学案例。

一、通过撰写教学案例,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俄语系姜娟教授本学期承担的《基础俄语2》,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为俄语专业2019级学生。在当前疫情条件下,姜娟老师积极探索,深耕细作,灵活应对,使本门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姜老师在线上教学中,采用超星学习通+钉钉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授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向课堂要效率。在45分钟的授课时间中,教师主讲20分钟,剩下的25分钟,以学生提问交流展开。课上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效果好。课程思政善导入,教书育人两不误。结合当前疫情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将思政元素以图片的形式插入任务点之前,引入自然,设计合理美观,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战疫必胜”的信心。线上线下同步走,前台后台保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后台通过qq群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控,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在线上互动和线下作业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项技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监控到位,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推进线上线下教学改革

俄语教研室的雷玉梅老师坚持从俄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形式、教学流程的重构、课前导学+自学、课中强化+训练、课后巩固+深化等九个方面跨平台、多渠道协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雷玉梅老师在线上教学931033703b700ff04adbbb3c85f07cc

雷老师在《基础俄语2》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特点和学习需求,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跨平台、多渠道协同开展线上教学。即超星教学平台自建《基础俄语2》课程+钉钉视频会议进行实时互动教学+课后教学平台及微信群作业布置、辅导答疑,多环节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质量。尝试进行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实践。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课前完成了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减少了单纯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口语实践练习,尤其是开始加入了讨论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通过撰写教学案例,启发教师教学反思

英语教研室主任姜珊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线上精品课建设。今年春节假期,得知高校停课不停学,即将开展线上教学后,她多次组织教研室的老师开展线上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学中及时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姜珊老师在上课

姜老师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如何提高语言课互动效率,如何完善平台设计服务功能,如何评定线上教学效果”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引起了教师的共鸣与思考。

针对个别学生上网搜索答案,有些作业互相抄袭的现象,姜老师带领教研室的教师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如加强思政育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开启学生不能查看答案,不能查看分数,答案不能粘贴的功能。练习即使是客观题也尽量以填空形式出现,少发放单选。要求学生上传手写笔记,简答题上传语音答案,上传视频等方式,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教育信息化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混合式学习将成为常态,包括:线上线下混合、个性化学习、大数据学情分析。开展优秀教学案例的评比和展示,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和实践探索。未来教育必然是线上和线下教学长期共存、共生、共促进的混合式学习,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此次线上教学契机,不断适应新形势,学习新技能,才能与时代同进步、同发展。


快速导航